证入如来藏后,你会发现如来藏就是一片大悲心,再无其他。如来藏对你现在的爱恨情仇都是清清楚楚的,你每一个极小极小的善恶念头,诸佛都是清清楚楚的。这时候你会发现虽然对一切善恶境界都清清楚楚,但却丝毫不会产生喜好和厌恶的心理,不是刻意不去产生,也不是刻意放下,而是根本没有这种爱恨的能力,想爱想恨都是根本不可能的,到时候你可以试试,无论你怎样努力,都不可能爱也不可能恨,想烦恼都是不可能的。
这时候你才会发现,原来烦恼也是一种很难得的功夫,堪称绝世武功,应该秘不外传的。这一点和禅定有根本区别。举例来说,你在禅定中看到你曾经很厌恶的人,你会不由自主地厌恶,但因为你是学佛的,你知道这不好,你会潜意识的训练有素地放下,你仅仅只是在压下念头,躲开念头,你根本不敢去试试这种念头,要不然你会很快失去定力,你会发现禅定是会控制不住地退失的。而如来藏就没有这种情况,你不想出来,那你就可以不出来,完全可以自主决定。
证入如来藏见到真心后,接下来就是常住真心的问题。这是一个除习气的过程,也是一个练习自由证入如来藏的过程。七地以下修行者,在再次回归如来藏时,还需要有所缘,只不过他已经见到真心,因而这时候的修行是如实修,而见道前的修行是相似修,也可以说是盲修瞎练。
怎么理解呢?举例来说,都以庭前柏树作为所缘。见道前你是怎样把柏树作为所缘的呢?你会专注的想柏树的形状等。而见道后七地以下的修行者,他是怎样把柏树作为所缘的呢?他根本不会去想柏树的形状,他已经知道真心是怎样的,他会在真心上下功夫,也就是说他在历历孤明甚至能所双亡上下工夫。什么是历历孤明和能所双亡?我们在其他文章中有所涉及。
经过这样长期地如实修行,他终于能够很轻松很自然地自由出入于如来藏。渐渐地,他终于不需要所缘就可以证入如来藏,这就到了七地,他只需稍稍作意,稍稍想一下如来藏就可以立刻证入如来藏。继续上进,他渐次到了八地,连作意都不需要了,他常住真心了,再也没有出入了。因为没有出入,他自然不会受到六道轮回妄心的作用,因此,这时候他再也不会退转。这是位不退。
刚开悟的初地菩萨还只是信不退。比如他已经见到了珠穆朗玛峰,知道世界上有个珠穆朗玛峰,因此,即使一千个人说没有,他也不会相信。这就是初地,他见到了真心,知道人人有一个佛觉的状态,因此,他对于佛教绝不会动摇,即使脑袋掉地,也不可能动摇。
见道前的凡人对于佛教的信即使再坚定,也仍然是迷于所信,是一种宗教式的概念化的信,是可以退失的。比如弥陀佛、观世音,你没见过,你总会在心里有一种是不是真有的疑问,而当你见到后,你才会坚定不移地说的确有,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。这就是信不退。